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资料图片)
华舆讯 据龙报网报道,在18世纪之前,俄罗斯人还很少有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年至年间,彼得大帝到西欧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他回国后开始了著名的西化改革,俄国开始向世界强国迈进。西方的博物馆文化也给彼得大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使俄罗斯人能像西欧人一样喜欢参观博物馆,彼得大帝煞费苦心。据说他想出一个办法:每一个参观博物馆的人可以免费喝一杯咖啡或伏特加。当时,咖啡和伏特加在俄罗斯都还属于稀罕之物,规定实施之后,参观博物馆的人果然开始络绎不绝。现在,参观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俄罗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几乎成了俄罗斯人的“生活必需品”。据介绍,每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超过万,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来自圣彼得堡的导游谢妮娅并不是一位专职导游,而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的教授。她几乎对冬宫里的每一件藏品都如数家珍。她说自己小时候和很多俄罗斯小孩一样,每年几乎都会在父母带领下去几次博物馆,看的次数多了,就记住了。
在俄罗斯的博物馆里,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小孩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会有专门人员为他们讲解,讲解者有时甚至会打扮成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时不时给孩子们一些惊喜。通过参观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了解并热爱这个国家的历史。很多学校也把参观博物馆当做学业内容之一。
博物馆里情侣也不少,相约去逛博物馆是很多俄罗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在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经常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或是对着一幅画作细细观摩,或是依偎在一起窃窃私语。
俄罗斯博物馆“门庭若市”,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大多数博物馆都有语音导览机,在游览过程中,只要游客在上面输入感兴趣的展品的编号,相关信息就会通过耳机传出。博物馆内随处可见长长的座椅,参观累了可以在上面休憩。博物馆出入口一般会有与本馆相关的纪念品商店。在俄罗斯参观博物馆时,极少见到拥挤和嘈杂的情况发生。一般,当一批人进入一个小展厅时,下一批人会主动在门口等候,等上一批人看完了再进去参观。
俄罗斯博物馆还有一大特色:看护艺术品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退了休、不想无所事事的女知识分子。她们在工作时,神情总是显得严肃而冷漠,仿佛那些艺术品的气息已经融入她们的气质。
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博物馆里,导游谢妮娅介绍了二战时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天那段惨烈历史。问及俄罗斯人现在对德国人的看法时,谢妮娅认真地回答:“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只用从历史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而不用去评价或批评什么。”
后来见到契诃夫人道主义基金会主席尤里先生时,他同样谈到了对历史的看法问题。尤里先生说:“有人对苏联不感冒,甚至去刻意破坏苏联时期建造的雕塑。我认为,不管好的历史还是坏的历史,我们都必须面对和承认。”
不仅尤里先生和谢妮娅女士对历史的态度是这样,俄罗斯总统普京那句著名的话,也许可以代表许多俄罗斯人对历史的看法:“谁要是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心没肺;谁要是想让它回来,那他就是没脑子。
俄罗斯博物馆之城:苏兹达尔
苏兹达尔木造建筑博物馆。(资料图片)
在俄罗斯,有一种说法:“对俄罗斯来说,莫斯科是脑、圣彼得堡是心,苏兹达尔是灵魂。”苏兹达尔是探访俄罗斯历史与文化必去的6座古城之一。它是俄罗斯文化的活化石,历史上是俄罗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东正教圣地。这里有多座东正教教堂、克里姆林宫和修道院、古老的贸易市场和艺术自然保护区,被称作“博物馆之城”。
苏兹达尔位于莫斯科以东约公里,弗拉基米尔市以北30公里处,始建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12世纪成为基辅大公的领地,后归属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在苏兹达尔城南的郊外,散落着一座座棕褐色的纯木制建筑,这里就是俄罗斯著名的木制建筑与农村生活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没有高墙的束缚,而是开放式地完整呈现了古代俄罗斯人的真实生活风貌。碧绿的草地上坐落着东正教教堂、圆木民居、仓库等各式建筑。基督复活教堂里有“俄罗斯18世纪乡村屋内生活”展览。据当地人介绍,修建所有这些木制建筑,唯一的工具就是斧子。斧子不仅用于砍树木,还用来制作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品,当地有一句古话:“即使是钟表,农民们也可以用斧子修理。”
数十座木制建筑并非都是苏兹达尔当地的,还有弗拉基米尔各个地区的18世纪至19世纪建筑。据说,建设这座博物馆的最初设想来自一位木工,苏联政府将苏兹达尔周围的各种木制建筑搬迁到此地,修建起博物馆。
与木制建筑相配的是苏兹达尔人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布艺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在苏兹达尔工艺品集市的板凳上,坐着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太太,慈祥的面容,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笑对每一位来购物的顾客。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布艺作品,由于形象太过逼真,以至于走到很近才能分辨出来。路边的小摊随处可见售卖的传统布制和毛制的工艺品。
苏兹达尔在蒙古人入侵后,惨遭焚毁。所幸的是,公元18世纪开始的大规模重建保留了俄罗斯民间的传统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苏兹达尔能够历经数次劫难却仍然存在,还得益于苏联政府的保护政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等地大力推行“斯大林式建筑”的运动风潮不同,政府罕见地将苏兹达尔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当地百姓曾经反对政府修建铁路到苏兹达尔,他们认为铁路会使商业文明入侵,破坏古城的宁静,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政府采纳了建议,将铁路改道。至今苏兹达尔仍然不通火车。年,苏兹达尔建城周年之际,苏联政府为苏兹达尔颁发了特别荣誉勋章,以表彰当地居民长期保存和修复早期俄罗斯艺术与建筑瑰宝的努力。
能源收入和吸引外资使俄罗斯财富急速增长,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与日俱增。周末,许多来自莫斯科等大城市的人们徜徉在苏兹达尔的古老木建筑群中,品尝俄罗斯传统美食,感受俄罗斯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俄罗斯的灵魂对话。
每年7月,苏兹达尔都会迎来黄瓜节。此时,整个苏兹达尔都淹没在黄瓜的海洋中,无论是正餐还是零食,甚至各种纪念品,都无一例外地与黄瓜有关。种植和腌制黄瓜是当地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许多当地人甚至将黄瓜视为“精灵”,制作了许多黄瓜模样的纪念品和吉祥物,表示对黄瓜的喜爱,甚至是依赖。
俄罗斯博物馆之最
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历史文化博物馆之一。它最早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年创建的私人收藏馆,年开始对公众开放。这里收藏有原始人类、古代东方、古埃及、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及俄国8至19世纪文化的丰富文物,在它的展厅里可以看到达·芬奇、拉斐尔、提香等人的杰作和鲁本斯、凡·戴克、伦勃朗等人的无价之作。
在俄国收藏外国美术作品居第二位的是莫斯科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它是年在历史学家伊万·茨维塔耶夫的倡议下修建并开放的,其主要收藏为欧洲著名雕塑的模制品,后来增加了荷兰、法国和弗拉芒德等绘画流派的油画。这里的法国印象画派和后印象画派作品收藏世界知名(莫奈、雷诺阿、凡高、塞尚、高更),还有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
特列基雅科夫美术馆。(资料图片)
最大的俄国艺术博物馆是莫斯科的特列基雅科夫美术馆,位于特列基雅科夫家宅及相邻建筑物中,其主楼正面的俄罗斯风格是按著名画家维克多·瓦斯涅佐夫的设计于年完成的。美术馆创建于年,是商人慈善家帕维尔·特列基雅科夫的私人收藏。年特列基雅科夫把它和弟弟谢尔盖的收藏一起捐赠给莫斯科市。现在美术馆里陈列着无价之宝——古罗斯圣像画,包括安德烈·卢布廖夫著名的《三位一体》。这里收藏着18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其中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伊、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作品最全,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苏联时期的绘画作品。
圣彼得堡的俄国博物馆收藏着同样宝贵的俄国艺术品。它位于米哈伊洛夫宫,年对公众开放。主要藏品为:古代圣像、油画、俄罗斯雕塑家和素描版画家的作品大全、装饰实用艺术作品。
莫斯科红场上的历史博物馆建于年,这里是俄国从古到今所有时代的历史文化文物的最大收藏点。这里有俄国独一无二的钱币、奖章收藏,武器、老家具等生活用品、古代桦树皮文书、手稿和善本古籍等。展品中还有伊凡雷帝穿过的衣服、关押过普加乔夫的铁笼、拿破仑逃离莫斯科时扔下的行军床等等。
综合技术博物馆是俄国最古老的科技博物馆。年在第一届俄国科技展览会的基础上建成。著名学者帕维尔·亚波洛切科夫、彼得·列别捷夫等积极参与了博物馆的建设。年—年间,专门为博物馆修建了大楼,在莫斯科市中心占了整整一个街区。博物馆展品反映了技术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尤其是俄国能源、机器制造、无线电、宇航业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米哈伊洛夫村(普斯科夫州)的普希金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和列夫·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位于亚斯纳亚·波里扬纳,距图拉14公里),以及建在许多俄19世纪作家、作曲家等文化活动家家族世袭领地、庄园内的博物馆也值得参观。除此之外,20世纪经典作家和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原标题:博物馆——俄罗斯人的生活必需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龙报网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